今年是中国旅游集团成立90周年,集团举行了“新时代 星旅程 心享受”的主题征文活动,以纪念90周年华诞。故事代代流传,我们携手共进。每篇朴实无华的文字下,都是一颗颗跳动的心,与企业的脉搏融合在一起,一路向前。
我们从此次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中,挑选部分篇目,在中国旅游集团微信公众号上刊发。每一份来稿者、参与者的感情,早已溢出字里行间。让我们感受新时代的气象、开启昂扬的星旅程,从携手向前的耕耘与收获中获得心享受。
星旅相伴,行者无疆。

记得刚开始带团的时候,有一次在某知名餐厅内,因为OP同事没有确认好用餐计划,导致餐厅无法正常用餐,又刚好遇上假期,人山人海,这时候餐厅的老板跑过来问:你是哪家社的?噢?中旅的?哈哈,早说,没事,过来,先安排你们用餐。
一句“我是中旅”,就可以让餐厅如此服务,可以有如此高的社会信任度,实在不简单!换做是其他旅行社,一早给拒之门外。这是我第一次对“中旅”两个字产生不知名的归属感,这一年,是1999年。
那时候香港还没有正式有领队证的申请,因此去到很多景点,“中旅”的员工证就是证明,带着“中旅社”的员工证带团的那种自信,那种自豪,说真的,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是完全没有感触的。
2001年,从福州到武夷山的火车,我团队的客人因为劝告其他游客不要抽烟而被打。2003年,在哈尔滨的医院,我的团队客人被怀疑是SARS患者而被刁难,都是因为“中旅社”的名头让我们最后得以顺利的解决问题。2004年,那一年是香港自由行开放后的第一年,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的多元选择,内地购物团,零负团费雨后春笋的涌现,我开了小差投奔滚滚的购物团导游身影中去,而去了才发现,他们这种手法跟我这种根苗正红的中旅出身的人实在格格不入,最后我又回到了中旅。
现在的我,无需再带团奔波劳累的生活, 成了香港中旅港澳游的一份子,带着1984年开始的香港纯玩地接的责任感,做着纯玩“不购物”“不加点”“不自费”的定制接待。
2009年,面临着外界风头正旺的购物团,很多内地同业都笑我们为什么不做购物团,但我们很清楚,一旦我们做了购物,这块坚持了80多年的老牌子会砸在我们手上。
更甚者遇到一内地同业:“加加,你们不做零负团费是你们失败,说真的,我们现在要么就推负团费,低价团费,报名时候跟客人说在购物店买块表就行,反正我赚一个人头是一个,谁管他们呢!香港市场已经烂掉了!”我无语,旅游,在他们口中就如在市场卖根葱那么简单。
2010年,我拿着话筒,在上海旅游会上面对着500多名同业和同事,讲解香港中旅坚持不懈做香港纯玩的故事,那天,好多集团下属的旅行社围了过来,竖着大拇指:你们是我们的骄傲,香港中旅就是有你们,我们才有信心说我们不做购物团。
随着购物团零负团费大量的负面新闻,渐渐的,一些内地的同业也清醒过来,继续做这种低团费是无用功,而因为公司的定位,不参与零负团费运作的我们,则赢得了社会和同业更多的尊重。在2016年的北京旅交会上,我写了这么一段微博:
在北京旅交会上,很感动!!!现场很多内地同业来握手,个个瞪大眼睛听说中旅不做购物团后,热泪盈眶:你们香港中旅做得好啊!实在贵在坚持啊!只纯玩,不做购物团, 连进一个店都不进!也不做零负团费!真好! 真好!
现在,在各大网络,只要看到是香港旅游,香港中旅已经成为一种信心的代言词,香港中旅已经成为内地来香港自由行的一个保障,“亲戚到港不用愁,参加中旅港澳游”这句话愈来愈家喻户晓。
那天,一对内地聋哑人家庭参加我们一日游,整程听不到导游的讲解,导游将团队每一个景点安顿好后,拿出纸笔,一字字的写,再加上临时的手语……最后,小朋友在他妈妈的指导下很认真用繁体字写下:谢谢您,让我们了解香港!
( 作者现供职于香港中旅社,原题为《谢谢您,让我们了解香港》)